查看原文
其他

原来老祖宗才是谐音梗高手

陈艳欣 央视网 2024-04-29


“谐音梗扣钱!”


在脱口秀领域,这句话可谓人尽皆知。


尽管谐音梗总能不时戳人笑点,但由于好入门、不费脑,随说随用,让部分专业脱口秀从业者倍感嫌弃;同时,网络遍地“输液,想你的夜”等土味发言,也让不少人“尬到抠脚”。


这个陆游气(路由器)的故事,还能无限延伸下去……


其实,谐音梗并不浅显,古人早就把谐音梗玩出了新高度。

谐音梗,越玩越“花”


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东西很多,谐音梗算是一个。


古人玩的谐音梗叫双关。三千多年前,女孩们唱着《诗经》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”,就借用了“梅”和“媒”的谐音,表面上在数梅子,其实是催促男孩们求娶。


对文人来说,谐音不仅是种修辞,更是“舞文弄墨”的看家本事。


刘禹锡的“道是无晴却有晴(情)”;李白的“燕草如碧丝(思),秦桑低绿枝(知)”,句句含蓄得可爱;《红楼梦》里的“元迎探惜(原应叹息)”暗示命运,“英莲”(应怜)“冯渊”(逢冤)人如其名,处处是精心设计。

用的是脑洞,考的是反应力,是笑话还是佳话,往往在一念之间。


同是吐槽动物园狮子的待遇好,北宋大臣石立中一句“‘园外狼’(员外郎)自然比不上‘园中狮’”巧妙解围;在《清稗类钞》里,面对尚书不怀好意地提问“是狼(侍郎)是狗?”,纪晓岚以“上竖(尚书)是狗”回击,免于被动挨骂。



很多在现代人看来莫名其妙的东西,其实也是古人们在花式玩“谐音梗”。


字画上的“公鸡打鸣”,意味着“功名”;墙砖上的“猴子骑马”,是“马上封侯”;猫和蝶(耄耋)代表“长寿”,鸡和象谐音“吉祥”,瓶上雕象是“太平(瓶)有象”,还有“三羊(阳)开泰”“五蝠(福)临门”……含蓄的古人们,借着谐音毫不客气地“既要又要”。


中国山西博物院的清代白玉马上封侯带扣


故宫博物院的清代青玉太平有象


一句话两个意思,委婉又有趣,谐音梗成为中国人永不过时的“文字游戏”。

为啥万物皆可谐音梗?

有人说话的地方,就有谐音梗。


当中国人说着“520”(我爱你)时,美国人也在用“U2”(You too,意为“你也是”)偷懒,日本人自发地把5月9日定为告白日(こくはく,意为“告白”)。


不过,中国人玩谐音梗有天然优势。汉语中形声字占了八成,同音字多,一音多字、多意,谐音梗由此绵绵不绝。同时,现代人语料多、网言网语更新快,谐音梗更是生生不息。

键盘输入带火了便捷的“886”,中英混杂出“duck不必”“深藏blue”,自带魔性口音的“耗子尾汁”一夜传遍全国。


没办法,谐音梗就是好记。毕竟,谁的童年还没有“爸死”(bus)“好死”(house)的背单词回忆呢?


更重要的是,“一语N关”让谐音梗成为天然的“信息压缩包”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拥有简短、高效的竞争优势。


比如,同样是自我介绍,“研究僧”“程序猿”比单纯的职业称谓,多了几分自嘲和幽默,只言片语间,不仅暗示了日常生活的忙碌,还能在网上海捞有共鸣的“同类”,可谓一举多得。
同时,隔了一层“谐音”的挡板,话也变得好听了许多。比如“耗子尾汁”(好自为之)没那么生硬,“集美”(姐妹)不再过分自来熟,即便在工作场合,“好鸭”(好呀)也比“好的”多了些热情和可爱。



好玩、好用、好记,还能集讽刺、调侃、诙谐、委婉、新鲜等多功能于一身,“谐音梗”成为语言工具栏的对话“神器”。

让话“谐”起来

其实,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达,都有其文化底蕴。

正如玩梗是现代人的用典,谐音梗也是古往今来,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,得以一展才华的修辞创作。


当有人玩起谐音段子,比如“想做螃蟹——有钱(钳)”时,会惊讶地发现,小学课本里早有同款歇后语,“孔夫子搬家——净是书(输)”。


有钳(钱)可“真香”


有时,人们用了古人的谐音梗而不自知。比如“饺子”谐音自宋代纸币“交子”;“正月理发死舅舅”源自清初剃发“思旧”;能跟诸葛亮齐名的“三个臭皮匠”,最初也是正儿八经的“裨将”。


时过境迁,新的谐音梗也在不断诞生。古人在画上用白鹭与莲花组成的“一路连科”,店家给考生们煮的“熟蹄”(熟题),如今变成了考场门口,父母身上穿的“旗开得胜”,娃儿们穿的“紫腚能行”。

厦门市博物馆展的绿釉彩绘“一路连科”罐


穿旗袍=旗开得胜


谐音梗无处不在。当不少人被“冷”到,吐槽“谐音梗扣钱!”时,也有人意识到,世界就是个大型的“谐音梗”舞台。


如今,不少人向往有趣的灵魂,羡慕天津“梗”王们话不落地的本事。其实,语言这东西,也是熟能生巧。在平日里,多玩些“谐音梗”这样的文字游戏,练多了,自然能妙语连珠。


明天是联合国中文日,咱们一起“谐”起来。


是的,文章最后一句话也是双关



甲辰年
三月初十
2024-04-18
监制:李绍飞‍‍‍
编辑:陈艳欣‍‍‍‍‍‍‍
审校:红霞‍‍‍‍

原创声明:本文为央视网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